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关于协会>协会动态

大疫三年,药店人究竟经历了什么?安徽省医药产业创新协会“关注药店”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3-01-10

来源:

阅读:0

字体:[] [] []

打印


近日,多地官方相继发出《致奋战在一线的药店工作者的慰问信》。

“抗疫三年,终获承认”。随着这些慰问信的传播,一种复杂的情绪迅速在医药零售从业者中蔓延,如同长期受了误解和委屈的孩子,终于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表扬。

看起来有点务虚的慰问信,竟然获得了一个行业所有从业者的共情,显得有点不同寻常。

“这不仅是简单的工作认可,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价值认同。”一位药店老板很是感慨,“至少让我们觉得,这几年药店人所做的事,有那么点意义。”

他的话说出了诸多医药零售从业者的心声。值得探究的是:疫情三年,药店人究竟做了些什么,又经历了些什么,竟让“获得认同”成了行业的共同期待?


疫情三年,药店人所承的“压”


疫情初期的心惊胆颤。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疫苗尚未研制成功,新冠的高死亡率让所有的人都谈之色变。此时,为防止人群聚集,大街上的店铺几乎全部关门,而药店因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一直坚持营业。哪怕到了深夜,万家灯火熄灭,依然有药店闪烁着温暖的光。“每天心惊胆颤的,接触那么多顾客,生怕自己被传染。”如今,谈起那段时光,许多店员仍觉得心悸。

疫情中期的疲惫不堪。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管控进入常态化,各项防控政策相继出台,并被监管部门以最严格的方式得以执行。每一天,店员对每一个进门的顾客,都要提醒提醒再提醒,要求要求再要求,生怕有一点没做好。对药店的老板来说,更是每一天都压力巨大:顾客进门“三部曲”是否落实?店里每天是否及时消杀?遇到黄码、红码以及发烧的顾客,有无及时准确上报?……一条没做好“踩雷”被查,结果就可能是停业整顿。一天一天又一天,三年下来,铁打的人也会心神疲惫。

疫情新时期的茫然无措。随着“新十条”的出台,防疫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药店在“憋屈”了三年之后,仿佛一夜间迎来了春天。然而,短暂的“抢购潮”过后,绝大部分药店很快货架空空,面临着无防疫药物可卖的窘境。店员们面对络绎不绝的顾客无计可施,药店老板们同样茫然无措。任凭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采购,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因为药企产能不足,药店内缺药现象会逐渐好转,但暂时不会消失。”一位连锁药店的老板说。什么时候可以敞开供应?“随着必将到来的阳二波阳三波,没人能说个准确日期。”


疫情三年,药店人所做的“事”


默默无声筑牢健康基石。从先期的口罩、消毒液、体温计,到后来的抗原、感冒药、退烧药,疫情三年,社会药店是普通大众购买疫情防控产品、疫情检测产品、疫情治疗产品的主要渠道。疾病不仅仅是新冠。疫情三年,局部封控不时发生,物流不畅成为常态。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药店始终开着大门,保障大众基本用药。“遇到的种种困难,谁干药店谁知道。”纵观疫情三年,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药店人的努力,为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

无怨无悔做好防疫哨兵药店不仅承担着药品供应的需求,还作为防疫“哨点”,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区?是否接触过感染人员?……对购药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常规动作;碰到想购买四类药(退烧、止咳、抗生素、抗病毒药品)的顾客,则要严格登记购药者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可追溯到人。如此种种,可谓事情繁琐,责任沉重,然而疫情三年,药店人无怨无悔地执行了下来。“新十条”出台之前,许多感染者就是通过药店购药筛查出来的,在新冠病毒毒性较强的阶段,这项工作至关重要。

冲锋在前变身白衣战士。三年时间,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带好口罩测量体温,已经成了药店人的口头禅;三年时间,随时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指导理性应对疫情合理用药,已经成了药店人的“职业病”。正是在药店人一日复一日的苦口婆心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推进,免费核酸检测成了常态化举措,采样人员开始严重不足。关键时刻,药店人又站了出来,穿上防护服,变身采样的大白。“疫情三年,药店人始终顶在风险的第一线,冲锋在抗疫第一线。我们也是名副其实的白衣战士。”


疫情三年,药店人所受的“屈”


疫情三年被骂三年。2020年,疫情开始,各地疯抢口罩,顾客买不到口罩,骂声一片;到2022年底,“新十条”出台,各地疯抢抗疫药品,顾客买不到药械,还是骂声一片。嫌戴口罩扫码量体温麻烦,疫情三年,顾客骂声未停;嫌感冒买点药,还要登记上传个人信息,疫情三年,顾客骂声不断。骂声最具杀伤力的,是“发国难财”。这三年,所有的药店人只要听到“发国难财”,没有不害怕的。对药店人来说,被骂“发国难财”,几乎等于被国人戴上汉奸的帽子。“疫情期间,许多药械的采购价格提高了,我们出售的时候,根本不敢提价,许多药械甚至亏本卖。”疫情三年,许多药店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了许多捐赠药械等公益活动。“可只要极个别的药店抬价行为被曝光,大家所有的努力就一下子全完了。” 药店人该被骂么?“其实,大多数人也知道不是药店的问题,可疫情让人都很压抑,总要有渠道发泄,直面普通百姓的药店成了出气口。”被骂了怎么办?药店人的选择是忍。这一忍,忍了三年。

疫情三年硬撑三年。疫情三年,成了背锅侠,被骂了三年,却只能忍着,药店人憋屈可想而知。精神上的打击之外,经济上的损失,同样惨重。因为防疫需要,药店的成本被迫大量增加,而“四类药”更是成了无法言说的痛。先是严格禁售,后来要求实名登记。无论是禁售还是实名登记,对药店来说,结果在本质上一样,无非是不给卖和卖不成之间的区别。疫情之前,购买四类药(退烧、止咳、抗生素、抗病毒药品)的顾客是社会药店的主力,疫情之后,这部分顾客的消失对药店的影响可想而知。可防疫政策是国家大局,药店人当然以大局为重。社会药店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不盈利怎么生存呢?“只有硬撑。”一位连锁药店的董事长坦言,“这三年,我根本不敢和别人说盈亏,就怕别人说,这时候了,还只想着赚钱。”

在每个城市不为人知的角落,总有药店人守护着这座城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希望每一位药店人都能够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