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卫生健康工作也正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带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焕发新的光彩——10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10月2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吹响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角,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意见》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第一个中医药文件。文件中提出很多对行业利好的意见,其中包括六大任务: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在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中提出,鼓励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连锁经营,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提出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
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要彰显中医药在部分专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提出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一批中医康复器具。
三、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评定一批国家、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制度。
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大省部局共建中医药院校投入力度。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加临床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通过学科专科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等,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支持组建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
提出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
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和服务出口基地。研究推动现有中药交易平台稳步开展国际交易。
六、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提出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鼓励地方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
11月19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也作出批示,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意见》精神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李锦斌指出,安徽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基础、有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中西医并重,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意见》精神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要用好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亳州中药饮片产业集群等现有条件,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安徽省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